成為一個努力的人 -- 我的 MOOCs 之旅

記得在去年底的時候,我對自己許了一個新年願望:希望在新的一年,每一天都可以覺得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,就如同網路上流傳的一句話「每天進步0.01!一年後你就比現在強大36倍!」。是的,我想成為一個努力的人,我想透過一連串的習慣與改變,讓自己更努力。

不過說真的,要一直努力,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通常遇到瓶頸或倦怠時,我都用這兩句話來砥礪我自己,讓我繼續走下去。
  1. 「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,根本輪不到拼天賦」
  2. 「最可怕的事情是,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」
真的,其實努力的人沒那麼多,但同樣的,永遠有比你更努力的人在。

那要怎麼努力呢?其中一個我想要的方向是:活到老學到老,坦白說,我覺得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學習的巔峰大概是出社會的那瞬間,也就是離開學校就停了,不妨思考一下,你覺得你有比畢業的那時多進步了什麼嗎?甚至在每一年結束的時候,都反思這一年到底累積了什麼,是值得的嗎?還是只是虛度了一年。而以我現在這個年紀來說,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學習,人生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,大學研究所不過是 4 ~ 8 年,而剩下的日子少說也有 40 年,難道要這樣停滯不前嗎?

在學習上,我選擇做的事主要有兩個,第一是看書,很幸運的,看書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(雖然我看的並不快)。曾經看過一個統計,台灣人平均每年只讀兩本書,我馬上查了 anobii 上的紀錄,從 2009 ~ 2013 五年來,我平均每年大概看了 60 本(雖然估計有 9 成是小說…)。讀書其實是一種用進廢退的技能,是有加成效益的,當你習慣看大量的書,你就越能夠看更多的書。所以我想我應該是在不知不覺中有了這樣的習慣,真要追本溯源的話,我猜是在高中上數學課,卻都在下面偷看小說練出來的。

而另一件事,是上 Coursera,這大概是我今年我最喜歡的一個改變。Coursera 是著名的 MOOC (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)之一,其他的還有 edX、udacity 等多種平台,很多人談論過 MOOC 的出現會對這世界的教育產生怎樣的改革,不過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真的有修完過一門課,所以我想說說就我的親身體驗,在接觸 Coursera 一年多以來,有怎樣的心得。

我大概是從去年四月多(離開 M 公司之後 XD)開始玩 Coursera,到 2013 年底一共非常踏實的跟完這六門課,作業考試都有,也有最後的 certification,這個數量並不多,但已足夠讓我養成上課的習慣。
  1. Algorithms: Design and Analysis Part 1, Stanford, 2013
  2. Algorithms: Design and Analysis Part 2, Stanford, 2013
  3. Algorithms Part 1, Princeton, 2013
  4. C++ For C Programmers,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Santa Cruz, 2013
  5. Learn to Program: The Fundamentals, University of Toronto, 2013
  6.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active Programming in Python, Rice University, 2013
一開始我都修 computer science 的,然後到了今年,我就開始亂看:Creativity、Irrational Behavior、Marketing、Leadership,不同的領域會有不同的視野。說真的,我覺得 MOOC 真的很酷,跟在學校上課有許多的不同。

量變形成質變:每一門課都是上萬人在修,討論區會非常的熱烈,而且品質很高,這完全不是傳統大學課程可以做到的。另外,修課的人也不僅僅是學生,像 computer science 的課就會有很多高手隱藏在其中,會提供很多很棒的見解。

跟隨大師:在上 Princeton 的 Algorithms 時,我真的很驚訝,是 Robert Sedgewick 耶,小時候都看他寫的書,沒想到竟然可以直接聽他講課,而且影片、講義、作業水準都很高。

跨領域:想學什麼就看什麼,可以很輕易的就接觸到自己以前領域外的知識,而且不會有像學校那種去別系聽課,在圈圈外的感覺,因為 Coursera 上的學生組成根本就是個大雜燴,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外系生。我現在常常會挑以前沒涉獵過的東西,然後有時候一邊吃午餐,一邊亂看一課,當成小品影片長知識。

純粹的學習:在學校,你的成績跟別人的比起來雖然不是零和遊戲,但永遠有著相對的競爭關係,而在 Cousera 上,所有人都變成了盟友,學習是自己的事,跟別人無關,就算互評作業,給別人低分,也不會讓你顯得比較高,而且我發現外國人都超級 nice 的!因為這些關係,一切就變成了很純粹的學習,而且你會樂於分享。

聚焦在學到什麼,而不是分數:大部分的課程 Quiz 都可以做很多次,一開始的時候,如果沒有全部答對,我就會想重作,一直作到全對,慢慢的就會發現這樣很無聊,知道自己是不是懂,是不是有學到東西來的重要許多,我好像可以超脫在分數之外,在學校,你的能力會跟分數有若干的掛勾,即使你知道你會,有時還是要刻意的拉高分數,因為這是別人評斷你會不會的方法之一。

貢獻:因為我之前修 Stanford 的 Algorithms,新一期要開課的時候,就問我想不想當 community TA,有興趣的話可以填表單申請,不過那個問卷超麻煩的,問說:你為什麼想當 TA?你當 TA 的目標是什麼?你覺得你可以帶給學生或課程什麼幫助?你會怎麼做?你會投入多少時間,問題超級多,大概十幾個,每個都像申論題。我花了好一陣子思考要不要投入時間進去,好不容易下定決心,寫好問卷,結果還沒被選上。你看,一般在學校吃力不討好的 TA,在這邊大家搶著當呢!

其實我覺得 MOOC 離他的目標,高等教育的普及還很遠,我的感覺是,在 Coursera 上上越多課的人,通常都是本身已受過許多教育的人,因為上課學習也是一種需要培養的技能,這是一種習慣的力量。

最後在這篇推薦給想要嘗試 Coursera 的人,官方有 ipad 的 app,可以事先下載影片離線使用,讓你達到真正的「枕上、馬上、廁上」,手機上的我沒用過,覺得畫面會太小。另外也有第三方的 app -- coursistant,他有整合 coursera 跟 udacity,一開始我覺得 coursistant 做的比較好,不過官方 app 可能資源較多,開發活躍,慢慢就追上了,兩個都可以試試看。再來,為了避免「獨學而無友」,facebook 上也有華人的社團「Coursera/MOOCs 同學會」,可以進去看看。

大家一起努力吧!Go!

成為一個努力的人 -- 我的 MOOCs 之旅

記得在去年底的時候,我對自己許了一個新年願望:希望在新的一年,每一天都可以覺得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,就如同網路上流傳的一句話「每天進步0.01!一年後你就比現在強大36倍!」。是的,我想成為一個努力的人,我想透過一連串的習慣與改變,讓自己更努力。 不過說真的,要一直努力,其...